诗人,总是能以诗意的文字注释生活。一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铿锵表达了诗人走遍江南后作出的判断,顺势为太湖之滨的这座城刻上了最美好的烙印。
不过,即使是诗人,眼光也无法穿越千年,无法预见千年以后城与乡的系统重塑。特别是在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美好梦想越来越近时,城与乡,无差别。
昨天下午,湖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要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差别为核心,率先打造湖州“无差别城乡”。这是时代为“人生只合住湖州”划上的注脚。
此时,太湖上游、湖州西南,以“安且吉兮”为名的安吉,正围绕“城里乡下一样美、居民农民一样富”的美好愿景,奋力铺展新的画卷。
一
常到余村,就会发现这个村庄时时在变。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建好不过月余,安心养、安心停、安心游这些与百姓生活、游客体验息息相关的数字应用场景正在搭建。
余村变得越来越“聪明”,乡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妙。这样的变化,在安吉早已遍及乡村。
十多年前,安吉县委县政府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大势所趋、果断决策执行,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对新时期城乡关系的系统重塑。
十多年来,美丽乡村版本迭代,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发展动力澎湃,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丰富。8月20日晚,用几年时间演绎了从“贫困小山村”到“开门即花园”美丽蝶变的鲁家村开出第一趟夜游小火车,璀璨灯火里,游人如织。
“路好了,也是发展起来的关键。”对于变化,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这样说。
路是最基础的硬件,却连接着最朴实的获得感。两元一票、移动支付、纯电公交实现全覆盖,构成了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公共交通体系。这背后,是农村公路提质1000余公里,建成精品农村公路260余公里,改善了全县半数以上的农村公路路况。
从8月开始,乡镇的老百姓到卫生院看病,也可以和城区一样,享受中药煎好后的药剂配送服务。目前,这一服务已经延伸至6个乡镇卫生院,今后还将继续扩面。用数字思维引领综合医改,将是下阶段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供给的创新实践。
9月,新学期开学,灵峰中心幼儿园、递铺中心幼儿园等7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其中,位于雾山寺村的递铺中心幼儿园规划18个教学班,辐射吉庆桥、阳光社区及周边企业。
“近年来,我们启动实施了涉及28所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每年都有新学校投入使用。”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余张良介绍,下一步将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为抓手,在打造“无差别城乡”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城乡一体,“圈”现象已经在安吉形成或加快形成。15分钟健身圈,供水服务30分钟抢修圈,县城至各乡镇30分钟交通圈、乡镇间60分钟交通圈……一个个“圈”,缩短的是时间,见证的是“无差别”,映照着的是幸福。
二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
用好木桶原理,找准短板、补齐短板,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无差别城乡”社会形态。
这一形态涵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安吉,向来有着站在高点刀刃向内的自觉。
金秋时节,西南片区“511”交通提升各项工程正在抢抓黄金施工期。这一工程完成后,将极大补上杭垓、报福、章村3个乡镇的交通短板,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促进西南片区乡村产业发展。
溪龙乡后河村,综合体育馆建成后,篮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百姓健身房一应俱全,周一到周五白天向村民免费开放。村里还主动与体育部门、当地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通过一馆多用实现了场馆便民、便企,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这一运行模式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但总体来说,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供给还有不足,特别是在精神文化供给,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与现代呈现等方面。”县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公平是民生之基,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要的不只是硬件。在加快新建、改建学校的同时,县教育局还发现了一些非常难破解的共性的结构性问题:从良山、梅园学校接收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的择校现象明显,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此,该局计划采取名校办分校、强校带弱校的方式,组建共建型教育集团,在推进教育优质资源下沉、集聚和延伸的同时,把这一办学模式向农村延伸。
标准地改革落地后,范围从工业延伸至农业、旅游、民宿等领域,乡村经营活力愈发强劲。今年年中,我县还成功挂牌出让了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而对照实施新一轮乡村集成改革的要求,将乡村优势转化为共同富裕的全局胜势,还需做好更多改革“后半篇”文章,解决好项目招引、评估、运营等问题。
形势如水,时时变化。天子湖镇20村联营振兴乡村,游客竞相涌入鼓了村民“钱袋子”,但检查发现,街巷、道路沿线的环境面貌却被忽视了,综合环境治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没有得到巩固提升。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安吉,更应思考如何为群众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打造“无差别城乡”上展现安吉的美好形态。这需要全县上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