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勤劳致富的文化氛围,近年来,县总工会通过人才“选、育、用”的全流程完善,不断壮大我县优秀匠才队伍,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在人才培育方面,县总工会积极实施师带徒“红青蓝”计划,即党员带蓝领、蓝领带蓝领,以“一年带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为目标。“依托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各层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技能大师等为主体,建立名师档案库。”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阎得顺介绍,我县每年都会实现200余对师徒结对。
以赛代培,以赛代评,优秀匠才精准挖掘。阎得顺介绍,通过大规模开展乡镇(街道)级、县级等阶梯式技能竞赛,优秀匠才持续显现,我县人才库持续丰富;同时,在参与各类“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时,我县能够精准高效选择优秀参赛者,参赛者也在一场场磨砺中更加优秀。据了解,今年我县各级工会将完成上百场技能竞赛,而在近日的长三角省际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县选手在数控机床、机修钳工等项目中,取得了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和优胜奖4个的优异成绩。
工匠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优秀匠才充分发挥个人技能,通过工艺改良、技术创新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阎得顺说,有一位县级劳模就在创新工作室的支持下,对其公司原有生产设备进行优化,实现从原来一人操作三台机床到目前一人操作六台机床的转变,公司的生产线可相应减少操作人员4人,每年将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近30万元。截至目前,我县共创建优秀工作室68家,培育优秀职工创客37名,优秀项目创新成果50项,创建创新创业基地6家。
此外,县总工会通过建章立制,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打通高技能人才转为管理人才的通道。目前全县共有“浙江工匠”8名、“湖州工匠”26名、安吉“两山”工匠48名,涉及工种二十余个,50%以上已转至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