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上午8点左右,孝源街道“在建工地微信群”里一则消息准时送达,发送人是街道城镇建设办工作人员。“每天给我们施工方发送天气情况,还有一些大气污染防治法律知识、文明安全施工事项,彻底解决了工地了解信息难、法律咨询渠道窄等问题。”康泽路工地负责人马先生说。
得益于区街协同互补新体制,孝源街道东城区块得到重点发展,近年来吸引了一大批项目入驻,但工程建设中的扬尘管理也变得更加迫切。街道开启“线上线下”同步管理举措,线上通过建立微信群,形成信息推送制度;线下,街道城镇建设办、综合执法、环保等部门安排人员不定期到工地开展联合检查,强化执法,实行线下“综合查一次”。截至目前,街道辖区在建工地基本实现了裸露渣土100%覆盖、工地道路100%硬化、拆除工程100%保湿、施工现场100%围挡等多个百分百要求。
多领域涉及扬尘污染。为了做好源头防范,今年孝源街道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将在建工地、道路、水利工程、裸露土地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推出重点任务清单,全力守好头顶“一片蓝”。在道路扬尘防治上,定期开展上路联合执法,针对渣土砂石运输车停车场进出口地面不硬、抛洒滴漏、密闭措施不到位现象,一经查实依法从严处罚,并要求重点区域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增加洒水频次;在裸露土地扬尘管理上,重点加强未开发、待开发区块和道路两侧裸露土地绿化,地块闲置时间超过3个月的,要求采取绿化或防尘网覆盖等措施,做到无绿化死角、无裸露泥土;水利工程扬尘防治主要以定期检查为主,严格落实水利施工扬尘管理10项标准。
“扬尘管理是全县统筹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始终坚持绿色理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街道在全市空气质量考核中名列前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巩固前期工作成效,街道还鼓励群众举报不文明施工、扬尘污染等行为,营造全民参与“蓝天保卫战”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