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着岁月痕迹的深褐色木板、重新被推开木格花窗、整齐排列的瓦片屋顶……孝丰南街改造现场,乍一看,好似数百年前的古建筑又“活”了过来,屹立在街头。
“这是南街南段框架改造完成的第一幢古建筑,是作为样板房率先改造的。”孝丰镇城建办有关负责人吴燕说。南街,是我县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条古街,数百米的道路旁,大多是清朝建筑,还有部分民初建筑,满载着当地百姓儿时的记忆。但随着城市发展、人口不断迁出,南街古韵风貌日渐式微,当地百姓对南街保护、利用、开发的呼声也日渐高涨。2018年,孝丰镇先后改造了姚氏故居及北段部分外立面,增设了“老街记忆”节点等。今年上半年,又对南街300米核心路段、50幢古建筑进行改造,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以孝丰风情为特色的文化原乡体验型老街。
“修旧如旧,是我们的原则。”项目负责人章建鹏说,他们专门负责修缮古建筑,团队成员也都是拥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曾先后修缮过文澜阁、张同泰、胡雪岩故居等不下数百幢古建筑。“像这样的古建筑,一定要按照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改造,所用时间是推倒、重建一幢建筑的两三倍。”章建鹏说,以该幢古建筑为例,改造前,他们一一测量,仔细进行了绘图、拍照,确保古建筑保留原有形制。在改造中,对拆下来的可用木板一一予以编号。“能用的,我们肯定优先采用原材料,比如木格窗下,我们就用了好几块原来的木材。不能用的,我们就用相同的材料替代,进行改造。”最后,待木材安装完毕,再统一进行断白处理。即使是全新木材,处理过后,也几乎与原有建筑木材无异,保留了古香古色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修复中,都没有使用大型的机械,即使是木材开孔,都是老师傅手工开凿。屋内,原有的水泥地垫上了仿古地砖。原有的防潮石等也一一保留了下来。
据了解,首幢改造古建筑面积共74平方米,庭院400平方米。“现在庭院部分还在施工,我们计划种上花草,打造成园林景观。”吴燕说,该幢古建筑已被纳入孝丰两山银行资源库,全部改造完成后,将统一招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