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们租赁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叉车等,要尽快申报并按要求悬挂环保登记号码牌、随车携带信息采集卡。”在竹海御景城二期项目现场,县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李迎春当面向项目负责人解释最新的环保要求。下周起,我县将对“禁用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抽测和执法,凡是没有“环保身份证”的都将受到处罚。
非道路移动机械包含的范围很广,工地里常见的挖掘机,田地里的收割机等都是非道路移动机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机械如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叉车、非公路用卡车等,还有农业机械、林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工业钻探设备、机场地勤设备。”李迎春介绍。
这些非道路机械的总体数量不如轿车,但排污量却很“可观”。据悉,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量相当于30辆中等轿车的排放量。而当前,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机械不上路、不挂牌,油品质量、排污情况一直处于监管盲区,成为监管的薄弱环节。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从去年开始,我县就启动了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牌”工作。非道路机械所有者可通过自主申报,获得唯一的环保登记号码牌和信息采集卡。所有者需将号码牌悬挂在机械显眼处,将信息采集码粘贴在车厢内显眼处。“这些就是这台机械的‘环保身份证’。”李迎春介绍,这意味着曾经“隐身”在监管盲区的“排污大户”逐步走进监管的聚光灯下。据统计,全县4000多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已有3000多辆完成了申领工作。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申报,我县还专门聘请了第三方公司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就在前不久,我县印发了“禁用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相关管理要求的通告,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县划定“绕城南路-绕城东路-灵芝东路-天目北路-三港路-古鄣西路-灵峰北路-灵峰南路-绕城南路”所围合构成的封闭区域为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区域。
“就是说在‘禁用区’,非道路移动机械不仅要悬挂环保登记号码牌、随车携带信息采集卡,尾气排放还要达到《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36886—2018)规定的Ⅲ类限值标准,类似冒黑烟的机械一定达不到标准。”李迎春介绍,排放不达标和未登记上牌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能在“禁用区”使用;其中,排放不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需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尾气排放达标方可在“禁用区”作业。
李迎春还介绍,下周起我县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和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