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以前,夏橡栋的高端民宿项目进入选址阶段,多个地方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最终选择了白杨村,因为那里,是他长大的地方。多年后,夏橡栋竞选成为白杨村的党总支书记,这一次,他想全心全意让家乡换一个模样,让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潘国平花了几天的时间,走遍了高坞岭村的每一个角落,那是他作为高坞岭村第一书记以来的第一项工作,也让他重新认识了儿时游泳的河塘、路过的山坡;
钟正星接任石英村的第一天就立下了两条规矩:不用村里一分钱,不拿一分钱工资。
他们都有一个身份——民营企业家,而今,他们都做了同一个选择——回到家乡,以自己的方式和理念助力家乡实现乡村振兴,让家乡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视角,改变的第一步
我们做的事情,往往取决于我们看世界的角度。而角度,正是这些民营企业家们的决胜法门。在距离村委不远的地方,是白杨村即将建设完成的幼儿园,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幼儿园。
“我们白杨村有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点,但是只建一个幼儿园,仅仅满足本村孩子的就学需求,作用就太小了。”幼儿园是一个公共配套设施,怎样扩大它的作用?一鱼多吃,或许就是从商给夏橡栋带来的“解题思路”。“目前,我们投入几百万元来建设这个幼儿园,目的就是将它打造成田园综合体的重要设施,平时保证本村孩子的正常就学,周末或者节假日时,就可以成为开展游学、夏令营等活动的场所。”既大大提高了本村孩子的就学环境,又为村庄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诸如此类的想法,在白杨村的规划中并非个例。
阅历,是“解题思路”,也成为这些特殊带头人们的丈量标尺。钟正星接任石英村党总支书记后,将村集体经济从40余万元跃升到了170余万元。这源自于他对石英村存量资产的正确研判。石英村有一个漂流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但在2020年,项目因为一些争议而面临关停,在研判了漂流项目对村庄发展的利弊之后,钟正星积极奔走,为它的存续据理力争,最终项目得以继续经营。经营问题解决了,客源也稳定提升,钟正星综合分析后与漂流项目的负责人重新拟定了更符合当前市场行情的承包价格,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
有时候,角度甚至是“破题”的依凭。高坞岭村的发展,有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方面,高坞岭村有很大一块区域被划入生态红线内,在对现有资源进行规划时有着诸多掣肘;另一方面,高坞岭村的下游村庄是水源保护区,又限制了项目招引的条件。潘国平就改换思路,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生态红线不能突破,但是保护生态和提升村容村貌也可以双线并行。”于是,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一改天地宽,村里的河道整治工作即将展开,村里一开始的思路是把资金平均分摊到4公里的河道,而潘国平则主张集中精力打造几个样板性的节点。“要做就要做到位,资金可以再争取,但是花下去的钱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资源,注入活水赋能乡村
村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资源,而这些对于驰骋商界多年的他们来说,却是最熟悉的事。
“资金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先把项目搞起来。”很多之前没有条件做的事情,在潘国平到任后都开始逐步展开。筹措资金,引进项目,这些恰好是潘国平擅长的领域。他通过与林业部门对接,与浙大进行林下经济的开发合作。“我们现在正在和浙大进行深入对接,想在村里组建一个农业开发公司,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能促进老百姓增收。”老潘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这是最适合高坞岭村发展的第一步。
钟正星也在为石英村积极奔走。“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在梳理村庄的发展脉络,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带着这份规划,钟正星一步一步地为村庄找到适合的“合伙人”。“本身我也多年经营着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在这方面资源和经验都还是有一些的。”钟正星说。
自己的一部分事业就在村里,也让夏橡栋对村庄经营有着更立体更市场化的视角。“当初建设自己的民宿项目时,我就看到了村里的条件限制和发展空间,所以以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思路来建设村庄也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夏橡栋说。而当前的白杨村不缺感兴趣的合作者,但夏橡栋想要精益求精。“村口的拉丝厂区块已经有十几批客商来看过了,但是我想要为它挑选一家最合适的。”对于招商,夏橡栋成竹在胸,之前项目的合作商也希望再次合作,而夏橡栋则提出以资源入股的形式进行合作。无论是合作方式还是项目的运营,夏橡栋都有着一整套与之匹配的资源。
乡土,适宜才能事易
“我们第一步先提升村庄的整体面貌,再对符合条件的宅基地进行盘活,接下来才能考虑引进适合的项目,比如康养类的项目将是我们未来招引的重点之一。”这是钟正星对石英村未来的规划,在原有基础上盘活资源,正是他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并不是步子跨得越大越好,钟正星的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村庄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我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握好方向,给村里的发展定一个五年计划,甚至是十年计划,再培养出合适的继任者。”
没有一个村的发展是可以复制粘贴按图索骥的。
在白杨村村委,最惹人眼球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上,民宿群落、游客接待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等等项目都被一一标注。这是白杨村未来的样子。夏橡栋就像一个下棋的人,落子布局早已心中有数。“城中村和远郊村的发展思路一定是不一样的,放大优势,避开短板,才能将村庄建设经营的成果最大化。”夏橡栋说。
石英村的发展方向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盘活,白杨村选择整村一盘棋,而高坞岭村则将目光看向了“邻居”德清。“高坞岭村位于安吉和德清交界的地方,德清的洋家乐和民宿业有着多年的发展根基,尤其是莫干山区域,我们也想通过莫干山经济带的延伸将村庄经营激活起来。”
有了方向,向上发展的阶梯自然就在脚下。石英村、高坞岭村、白杨村,这些都是安吉民营企业家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的缩影。记者从县工商联了解到,县工商联正在开展的“百企联百村”活动,引导工商联执委、新企联会员结对共建出生地所在村(社区),反哺家乡、回报故土。同时,配合乡镇(街道)党委,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党员民营企业家回村任职,把企业经营之道转化为乡村经营之要。
就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已有40余位民营企业家在村里担任重要职务。他们带着一腔热忱回到家乡,用自己的阅历研判村庄发展,以手上的资源激活乡村,他们或许是乡村振兴的天然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