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安吉科创园举行项目集中入孵仪式。由美制药、天盾阀门、华叉搬运、科聪控制4个项目集中进驻科创园,不仅体现了我县今年以来创新招商举措,大力引进优质科创类项目的成绩,更反映了一些成长性不高、效益不明显的项目“腾笼换鸟”之后带来的显著成效。
不走“捡到篮子都是菜”的老路子,科创园从项目大力清退到项目集中入孵的过程可视作“凤凰涅槃”,有效解决了入园项目良莠不齐、孵而不化、资源浪费等多方面问题,其中有不少新机制、新做法值得思考。
清退,势在必行
科创园是我县两大国家级孵化器之一,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创业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些年来,科创园共引进科技项目80余个,服务型企业(机构)25个,累计“毕业”企业70余家。引进项目中,入选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28家、国千5家,省千3家。累计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业企59家,授权国家专利600余项,完成新产品开发130余件,承担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星火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8项。
科创园二期建成初期,“为了吸引项目入驻,给项目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降低项目前期运营成本,园区此前一直执行低于市场价的房租优惠政策,而且对项目产业领域没有特别要求。”县科技局副局长金水华介绍。但优质的环境却存在一些隐忧,部分项目虽具备较好的技术力量,但因多方面因素,产品市场化存在较大困难;部分项目与我县产业不匹配,缺乏应用场景,甚至出现了“双停”现象;部分项目履约意识不强,无法兑现入园承诺,场地闲置……
数据显示,2018年,科创园42亩用地实现入库税收440余万元,平均每亩约10万元。虽然多数项目还在孵化阶段,但与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此前,项目准入机制,主要依赖于专家评审,侧重项目的前沿性、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应用前景的广泛性等领域。这也导致一些项目虽看起来美好但实际孵化面临一系列问题,评审机制不能提前做出有效判断。”金水华介绍,“从今年开始,科技局就科创园运行管理机制做了深入研究,并先后赴多地考察学习,修订完善了《安吉县科技创业园入园企业管理办法》、《安吉科技创业园项目准入办法》,对入孵、考核、清退等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聚焦到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和高端装备等几个领域,突出项目科创属性、突出项目亩均经济效益。同时,租金向市场价格靠拢,对入驻项目房租奖补与税收产出考核相挂钩。”
截至目前,科创园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共计清退11个项目,占此前园区在孵项目总数的40%以上,整理出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左右。“确保园区入库税收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两年翻番、三年超千万。”金水华表示。
孵化,全程管理
考核机制与项目招引机制相辅相成,没有高质量选商引资,考核机制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科创园的项目招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除了明确项目投入产出门槛、产业门槛外,对处于研发前期的项目谨慎招引,更青睐于中试、产业化前期的科创类项目。“同时,对拟入驻项目,园区会多次到项目方实地考察调研,与项目方深入交流,开展项目尽调,了解项目资质和企业背景,最终才确认引进。”金水华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正式进驻前,科创园将与项目方签订对赌协议,不仅约定项目所要达到的经济指标,还确定装修、设备调试、人员招聘、投产等各时间节点,实行全过程管理。若项目发生违约现象,科创园将根据管理办法启动清退程序。本次入孵项目,就能窥得科创园健全完善机制后带来的一系列成效。
科聪控制生产研发工业特种机器人,其产品能在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环境下,实现无人化运维巡检和危险情况处置。目前,科聪核心产品已在陆地油气开采、海上油气开采、长输管线等广泛应用,客户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浙江能源、昆仑能源等大型央企。而该公司从进驻到完成装修和设备调试,仅用时一个多月;从6月试生产到目前已实现产值800多万元。
由美制药负责人扎根医疗器械行业十余年时间,有着丰富的药品模具、药品分装机研发生产经验。一系列数据印证了项目的发展前景。目前累计设备投入超500万元,今年产值可超2000万元,有望实现当年招引、当年上规。
“对项目的质量要求更高,但我们的租赁价格却不降反涨,现在针对一般项目已到市场厂房租金均价。”金水华表示,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政策修订后改变了对所有项目入孵后“一视同仁”的做法,把入驻项目房租奖补与税收产出考核相挂钩,最高可全额奖返,对有底气优异项目来说,吸引力反而更大;另一方面,是科创园不断完善的功能配套。“目前,园区已建有公共餐厅、会务中心、休闲房、阅览室等配套设施;接下来,我们还将建设职工公寓,真正让入园企业实现拎包入驻。”他介绍。
下一步,我县将组建由人才办、经信局、科技局、人社局、投促中心、产投集团、两区等多个单位组成“双创”服务小组,建立定期集中服务机制,对项目在成长过程中急需的技术、资金、空间、管理等要素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精准化支持。同时将加强和开发区、示范区联系,建立项目承接体系,充分整合县内资源为企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园区毕业优质项目无缝对接小微园及两区的落地机制,全面解决项目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