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体量虽满足条件,但生产过程对环境不友好,不建议引进。”“环评、体量均达标,但与区域产业匹配度不高,不建议引进……”近期,我县开展今年第8次“8+X”项目评审,与会部门围坐,看着一个个项目介绍深入分析着,不一会儿“淘汰”了5个项目。
项目评审一直是我县把握项目是否准入的必要环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项目评审从过去的“6+X”深化为“8+X”,项目评审范围也从过去的新增用地工业项目拓展至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和农业“大好高”项目。“除常驻评审的投促、经信、发改、环保等部门外,今年又新增了科技、市场监管部门常驻评审。目的是把握项目的成长性、技术含量、市场效益,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县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郑朝东介绍,X则代表根据项目不同类型所邀请评审的部门,如文旅项目邀请县文旅局进行评审。
范围更广、要求更高,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大引强、选商引资转变。今年,通过“8+X”项目评审机制,我县已评审项目169个,其中不建议引进项目达45个,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从评审流程上来说,第三方机构会对各项目业主资质、实力、市场前景进行调研,各部门在评审会议上仔细查看项目投资说明,并询问交流其中细节,要求项目必须符合环评、投资体量、产业匹配度、亩均产出等要求。”郑朝东介绍,环保是“硬杠杠”也是项目落户的首要前提,如不达标无论项目效益再好都不会考虑。
在如此严谨的机制下,项目自然而然是优中选优。例如,某投资体量达35亿元的金属制品项目,因能耗高、不达环保要求,我县果断放弃;某水性粘合胶剂项目计划落户溪龙乡,虽生产过程不涉及环保问题,但考虑体量也不建议引进……
“而对于一些投资体量虽小但成长性较高的科技人才项目,我们也会考虑实际进行评审;对于项目落户区域的匹配度不适合问题,我们也会建议项目在其他适合的区域落地,以达到产业集聚发展、提高项目落地的效果。”郑朝东表示。